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把下一代教育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才是教师对脱贫最大的贡献。江西共青城扶贫干部童美玲将扶贫扶志和扶智相结合,用亲情爱心帮助贫困户和学困生,书写着脱贫攻坚路上教育扶贫的生动诗篇。
查艳姣是共青城市苏家垱乡桥浦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病瘫痪在床,其丈夫于清水常年腰疾缠身,全家丧失主要经济来源。其儿子于金清更是缺乏管束、学习懒散,学业几近荒废。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于其子于金清来说,他的心理很敏感,尤其是对于他这样因残致贫的家庭来说,孩子的心理更为脆弱。“结对子”帮扶以后,童美玲每次入户必做三件事:进行心理疏导,讲处境、讲形势、讲政策;检查家庭作业,改作业、纠错题、定计划;赠送学习用品,赠书籍、赠字帖、赠文具。为了让于金清能感受到温暖,树立起信心,童美玲每周末把他接到共青城城区来补课,住到自己家里来照顾。经过悉心培养,现在的于金清与早先判若两人,不仅戒掉了多年的“手机游戏瘾”,还会经常和任课老师联系,探询学习方法。在平时生活中也热情大方,力所能及帮忙照顾母亲,料理家务。他说:“我看着父亲为了这个家,为了妈妈,为了我,头发全白了,我很心疼,我有信心读好书,长大后好好照顾家庭。”
2019年10月23日,于清水需要到临县的蛟塘做点临工,童美玲忙完学校的工作赶到了于清水家,进入屋里就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当看到满身狼藉的査艳姣,她不嫌脏不怕累,帮査艳姣擦拭身体、准备食物、喂水…就连神志不清的査艳姣都流下感动的泪水:“老师哎,谢谢你,你比我女儿都好…”
除此之外,童美玲了解到于清水家房屋年久失修,漏水严重,她就自己花钱请贫困户泥工于官金前来修缮房屋,不仅让贫困户于官金增加收入,还让于清水家旧貌换新颜,一举两得。知道于清水家寒冷的冬天没有取暖物品,考虑到赠送取暖电器电费太高,童美玲同志就到周边四处搜寻火盆和木炭送去。逢年过节的年货,童美玲都要准备两份,自家一份,于清水家一份。
童美玲告诉记者,刚到苏家垱乡桥浦村最艰难的是不懂当地方言,无法沟通,根本走不进贫困户心里。为了打破这层隔阂,她从最开始的“手脚并用”到现在顺溜的星子方言“脱口而出”。为与对口帮扶的学困生建立亲密的关系,童美玲倾注更多的是爱,带他们看电影、植树、外出游玩、锻炼身体。很多时候自己的两个小孩都无暇照顾。“经常都看不到妈妈,我想妈妈,她是我和弟弟的妈妈”,童美玲读五年级的大儿子有些委屈地说。
胡家林是有名的“问题学生”,也是童美玲“结对子”帮扶对象。在普通人眼中,胡家林留长发、不洗澡、上课迟到,是让人头疼的学困生。可在帮扶老师童美玲眼中,他是一个家庭困难,性格内向,习惯稍有不好的懂事孩子。“每个孩子都像钻石一样珍贵,对待他们要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滴的露珠一样格外小心。”童美玲将这种教育理念付诸到教育胡家林的实践中,并努力寻找和捕捉其闪光点,并予以表扬。胡家林父母都有些智力残疾,胡家林从小就跟着奶奶在叔叔家住,性格内向,行为习惯不好,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童美玲用最大的善意来对待他,只要有时间就会去看胡家林,经常与他谈心,帮助他、鼓励他,并与胡家林所有任课老师沟通“上课提问多鼓励,课后辅导要耐心,犯了错误不急躁,错误严重不发火,屡次不改不灰心,问题不解决不撒手”。同时,童美玲利用节假日带胡家林去看电影、外出游玩,经常嘘寒问暖,点滴的关爱彻底打开了胡家林的“心门”,胡家林开始积极改变,不迟到、讲卫生、爱学习……
江西共青城积极推进教育精准扶贫,采取免、减、奖、贷、助、补等多种方式,确保每个贫困孩子在各个教育阶段“有学上”“上得起”,绝不让一名贫困孩子失学。与此同时,共青城更是在“志智双扶”上精准细致、久久为功,让贫困户子女和学困生接受良好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链接地址: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5595503/5516048?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版权 © 共青城市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共青城市中学电教中心
网站流量统计:
未经同意,严禁复制转载本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