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之路,步履不停; 教研之光,照亮初心。在这充满诗意的季节里,我们怀揣着对音乐教育的热忱,相聚在九江市第六中学,共同踏上了一场以“乐”为舟、以“研”为桨的探索之旅。本次教研活动旨在深化音乐课堂教学改革,聚焦学生核心素养,为美育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与思考。
一、 课堂展示:精彩纷呈,各美其美
活动的第一环节,由九江市田家炳中学刘庆霞老师带来了《揭示旋律表现的奥秘》。
本节课我们解锁了旋律表现要素的密码,知道他们如何通过联觉传递情感,还尝试了创编,音乐就在生活里,只要我们用心听,大胆想,就能发现更多旋律的奥秘,让音乐为生活添彩!
第二节课,由九江市第六中学老师开展用好新教材,无生课堂展示《揭秘旋律表现要素的密码》。
音乐旋律与情绪相关
悲伤、消极地:旋律下行为主,下行旋律中较低的音在弱拍上。
坚定、坚决的:旋律下行为主,下行旋律中较低的音在强拍上。
学习到了:
1、旋律能通过音高起伏塑造视觉画面。
2、旋律通过联觉对应关系传递情绪。
3、音高、节奏要素是旋律表达的“工具”。
第三节课,由九江市第六中学老师聚焦核心素养,作业设计研讨。
作业一:旋律要素解码
作业二:联觉因素匹配
作业实施过程:
1、旋律要素解码(分析经典作品,建立要素与情感关联)。
2、联觉因素匹配(验证联觉规律,调整要素等级)。
3、创作展示交流(创作、对比AI创作,想家人分享成果)。
融合多学科知识,实现从理论分析到实践应用的闭环。
第四节课,由九江外国语学校徐雯静老师分析《揭示旋律表现的奥秘》。
大单元教学分析
教学总结:
1、审美感知:精准辨别旋律的高低起伏、节奏疏密、速度快慢、力度强弱等表现要素,理解各要素与情感、形象的联觉对应关系,能够准确描述不同旋律。
2、艺术表现:能模仿哼唱6类不同情感的旋律片段,并运用速度、力度、旋律进行方式等要素,尝试通过声音演绎传递对应情绪,提升旋律表现的准确性与感染力。
3、创意实践:结合自然场景(如“飞舞的蝴蝶”)或艺术作品(如《千里江山图》),小组合作编创简短旋律,体现旋律与表现对象的对应性。创意实践
4、文化理解: 感悟音乐与自然(如微波、巨浪)、其他艺术(戏剧《茶馆》、绘画)、生活(体育赛事)的关联,理解艺术门类间的通融性,提升文化艺术综合素养,形成“音乐源于生活、融入生活”的认知。
第五节课,由九江实验中学管春丽老师授课。
通过学习,改变旋律走向、重音、节拍、高低音强弱拍位置、旋律起伏以及音高跨度都会让音乐的表现性发生改变,产生不同的联觉效果。
第六节课,由罗莹老师授课。
四维亮点提炼
1、逻辑化环节
教学环节逻辑清晰,从导入到规律探究到创作实践到多元评价,层层递进,确保教学流程顺畅,学生易于跟随。
2、深度化思维
注重引导学生从被动感受音乐到主动分析音乐,构建完整的逻辑链,提升思维深度。
3、分层化创作
依据教学效果观测点,设置从“乐节”“乐句”到“乐段”的分层创作任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4、多元化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结合三级水平观测点,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研讨交流:思维碰撞,众行致远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观课结束后,九江市音乐教研员吴立群老师带领全体音乐老师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
吴老师从三个方面展开点评思路:
1、你学习到了什么?
2、在老师讲述中思考到了什么?
3、在课堂中发现到了什么?
坦诚地分享了本节课的亮点与不足。
随后,各位听课老师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大家既充分肯定了六节课中的闪光点,也就“如何更有效地进行音乐聆听教学”、“如何在活动中渗透音乐知识技能”、“如何关注全体学生的参与度”等具体问题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和宝贵的思路。
会后,陈利民老师代表共青城市在活动中做点评发言。陈老师在发言中分享了共中全体音乐老师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并通过两节优质课例的所学所感进行了发言!
一次教研,一次成长,一次碰撞,一次升华。
教研之路,我们且行且思。相信在追寻理想课堂的过程中,我们能欣赏到更加美丽的教育风景,享受更有意义的教育幸福。让我们携手并进,在音乐教研的旅途上,继续聆听花开的声音!












赣公网安备 36048202000035号(www.gqcszx.cn)
赣ICP备2021006502号-2(www.gqcszx.com)
赣公网安备 36048202000034号(www.gqcszx.com)
版权 © 共青城市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共青城市中学电教中心
网站流量统计:
未经同意,严禁复制转载本站内容